上世纪60年代,我父母买了一套房子,当时的价格是不到2.5万加币;25年后,他们把房子卖了,房价涨了30多倍。
试想一下,没有哪项长期投资的收益能够超过这个吧。
上世纪80年代,我们花了25万买了一套房;最近房子的新主人把房子卖了,成交价200多万,是我们当初购买价的八倍。
虽然收益比不上父母那一代,但是已经相当不错了。
为了买房子,甚至有买家打“感情牌”。
然而,一边是买不起的房子,一边还可能是租不到房子。29岁女子Rebecca Milec与未婚夫Warren Pelkmans计划在安省伦敦某社区买一套房子。
他们看中的一套半独立屋,挂牌价是40万,为了能让自己的价格有吸引力,他们给卖家写了一封“发自肺腑”的信,最后,虽然出价不是最高,但是仍成功拿到房子。
众所周知,在疫情期间,按省政府出了一项保护租客的措施,但事实上,在去年一整年中,安省仍有数千名租客被房东以“合理的理由”中止租约。
权益人士认为,这个数字明显偏高,可能是房东滥用系统漏洞,恶意驱逐房客,比如利用N12表格。
也大概正因为此,华人才热衷于买一套自己的房子吧。